中新社|“中国影视梦工厂”的“造梦”路:光与影点亮乡村深邃“夜空”
都说浙江横店是造梦的地方。在光与影的交错里,横漂圆着明星梦,游客圆着穿越梦。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梦想,是横店的特殊所在。甚至连站在黄土地上的农民,都能抬头仰望星空。
很少人知道,被称为“中国影视梦工厂”的横店,其实一直有两个“造梦计划”。一个是打造全球最强的影视产业基地、永不落幕的影视之都,另一个是农村城市化,也就是现在的乡村振兴。几十年过去,农民已成市民,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家门口坐飞机,乘高铁出行的生活,触手可及。
乡村处处皆有,同处中国,横店为何大有不同?说起秘诀,离不开“造梦主”横店集团。从农业到工业再到影视文化产业;从造桥铺路到建学校、办医院再到推高铁、造机场;从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5元到近7万元,其开辟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守住乡村魂 留住乡村根
这几天,官桥村党支部书记陈晓华可忙坏了。上午和公司聊设计规划,下午和投资者聊百年老街打造,抽空带着记者逛民宿逛村居……每天行程满当当,陈晓华却直呼“干劲十足”。
“近年来,我们抓住横店圆明新园建设这一契机,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业态,把影视旅游经济引进来,村民富裕不少。”陈晓华告诉记者,为承载吸引更多游客,官桥村决定自我提升。
原来,横店圆明新园的春夏秋冬四苑,呈包围状紧挨着官桥村。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官桥村,变化翻天覆地——以往全村只有一条路,现在光红绿灯就有三个;曾经一间宅基地500元钱没人要,现在以16万元打底;村民光收收房租就能过上富裕生活。
由此带来的是,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被商机所吸引,纷纷回乡。例如陈青松,闯过广州,去过金华,最后还是选择回村开办了一家小店。“村子越建越好,是我回来的原因。”陈青松发现,这里的生意机会,不比外面少。
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横店影视城累计接待游客1.5亿人次,累计接待剧组2525个,拍摄影视剧64000余部(集),像官桥村这样“守住乡村魂留住乡村根”借力的村庄,绝不在少数。
然而,横店影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影响远不止于此。横店镇镇长赵小仙说,未来,横店将依托影视文化产业,打造“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影视”主题的影视旅游全域版图。
村民多元化就业 做不一样的烟火
众所周知,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支持是最核心需要考虑的问题。纵观横店,产业方面可谓是全面开花。从群演、工人到民宿老板、企业主,多元化就业的村民,成为乡村最鲜活的个体。
李勤是当地村民,高中一毕业就在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工作。10余年下来,工资已超地级市平均水平,不仅收入年年增长,还在集团帮助下,考上了本科。
在李勤印象中,在横店打工,当地人首选就是横店集团。不少同事就算辞职,后来创业也离不开横店东磁的帮助。
“随着公司稳步发展,我们把一些技术要求低的磁性材料产品脱壳下放给村办、联户办企业,逐步培育起了一个庞大的磁性材料产业群。”据横店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18年,东阳全市磁性材料企业达140余家,带动2.5万人就业。
相比工业,文化产业更是直接带动横店各村改变。靠近镇中心的雅堂小区,有不少横漂居住。近年来,该小区紧抓机遇,通过各项服务,成功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横漂村”。
依靠大量人气,不少村民还开办起公寓、餐饮店,赚得盆满钵满。村民杨灵仙就专职当起了公寓老板,光租金每个月就有近三万元。
“横漂村”只是一个缩影。最新数据显示,横店集团通过发展影视文化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创造相关就业岗位5万多个,占横店镇劳动力就业总数的53%。
完善基础设施 村民就地变市民
乡村要想永远留住人,必须要有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这也是乡村振兴中不得不面对的“拦路虎”。横店集团创始人、横店四共委主席徐文荣认为,农村城市化,农民不一定都往城里涌,可以就地转化。
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横店集团便开始协助政府加大了对城市功能设施的投入,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和商业、餐饮、宾馆等业态,让村民过上幸福日子。
以看病为例,当地村民首选便是横店文荣医院,因为这里的医生医术好、价格便宜、设备先进。
“我们虽然是民营医院,但定位是非营利性,药品价格与公立医院相当。”横店文荣医院院长陈志兴告诉记者,为了更好服务病人,医院与全国顶级医疗专家有合作,相关专家会来横店坐诊,医院职工也会去省里进行培训。
随着智慧医疗的布局,该院已把医疗服务中的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把一个个可能变成美好现实。数据统计,横店文荣医院一年服务人次可达40万,手术超7000例,住院患者达18000人次。
作为横店乡村振兴的“领跑者”,横店集团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自觉追求。1985年—2018年间,横店集团在城市建设方面累计投入100多亿元,包括公路、桥梁、路灯、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公司、学校、机场等方方面面。
城市化生活也使得当地村民幸福感满满,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各种福利,用李勤的话说就是,“做横店人真幸福,生活在横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