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 |徐文荣—— 筑梦横店的传奇智者
改革开放40年,风云际会,造就无数风流人物。但像浙江横店的徐文荣这样,作为全国乡镇企业的元老级人物,已经84岁高龄,仍然精神抖擞,不断描绘着一个又一个新的梦想,不说独一无二,也是屈指可数。
没有人比他更“草根”,也没有人比他更热爱横店。哪怕他的事业早已走出横店,遍及全国,走向世界,他也从未动过“乔迁”的念头。不管谁跟他交流,不出三句话,他就会提到“横店的老百姓”。
在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都督南街233号横店四共委,徐文荣向记者宣布:2017年横店农民人均收入6.4万元,已经提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到2025年,这个数字要达到10万元,走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富裕的社会主义。然后,经过25年努力,到2050年,让横店农民人均收入突破20万元。
看来徐文荣并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数年前,当着记者的面,他曾经表示,等“圆明新园”建好,这辈子他所有的心愿就了了。如今,他又树立了新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如此远大。
40多年的创业历史中,每当徐文荣有新梦想,开始总会遭到大家反对,认为他是痴人说梦,但事实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命运的天平倾向了他。
如今,徐文荣的行动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敏捷。但他依然健谈,依然对未来充满幻想。
这是一颗什么样的灵魂?他每天究竟在想着什么?又是怎样的动力支撑着他,让他永不知倦?那些天马行空的未来想象,究竟来自何处?他又是如何“水炸油条”,谱写自己的传奇人生?
从食不果腹到资产千亿
40余年前,横店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地方,没有什么自然资源和交通优势可言。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年收入只有75元。当时有个顺口溜挖苦道:公社空,大队穷,生产队只有三毛钱分红。
对苦难的童年,徐文荣至今记忆犹新:烈日炎炎的盛夏,他端着碗,眼睛一眨不眨,死死盯着一只只曝晒的火腿,为的就是接住每一滴即将冒出来的油。那油尽管蚝味重得熏人,但家里炒菜没油啊。
让老百姓吃饱肚子,比什么都重要。上世纪70年代初,在公社当干部的徐文荣主动要求回到横店大队,他被推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当着全大队老少的面,他立下承诺:苦干一年,实现一稀两干,饭后一个水果。
当年,通过兴修水利、精耕细作,徐文荣带领大家将粮食亩产从700斤提高到1500斤。农民收入从每个工分两毛七增长到七毛六,吃饭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饭是吃饱了,怎么才能有钱花呢?徐文荣想到了办企业。
1975年,41岁的徐文荣领头创办了生平第一家企业——横店缫丝厂。当时,他找乡亲们集资,跑了39个大队,筹集了5万多元资金,又找银行借款26万元。功夫不负有心人,投产第一年,缫丝厂就盈利7.6万元,超过了全公社的农业税。第二年盈利15万元,第三年达30万元。
但缫丝厂进入门槛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许多地方瞄准了这一领域,因此原材料供应紧缺。这种情况下,徐文荣不顾众人反对,很快调头,开办针织厂,生产尼龙衫。机器24小时转个不停,投产首年,针织厂就盈利超百万。
针织厂形势一片大好,交款订货的人排起长队,横店很快形成了“针织一条街”。但就在此时,徐文荣听说磁性材料这个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高,于是打定主意,准备上马磁性材料。春节一过,他就专程赴陕西宝鸡,邀请到工程师李国宁,仅用一年时间,又建成了横店磁性材料厂。
1984年,徐文荣提出政企分开,成立了横店工业公司。政企分开之后的企业如虎添翼,三年后产值就超过亿元,横店成为浙中地区第一个工业产值“亿元镇”。
此后,横店的发展一发而不可收。徐文荣回忆,40余年来,他本人办过的企业,大大小小、长长短短,一共有700多家。
在横店集团官网,记者注意到今天的集团简介:
横店集团创建于1975年,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横店东磁、普洛药业、英洛华、得邦照明、横店影视等5家上市公司、200多家生产与服务型企业、5万名员工的中国特大型民营企业,以“世界磁都”“中国好莱坞”享誉海内外。
横店集团始终坚持“多元化发展、专业化经营”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了电气电子、医药健康、影视文化、新型综合服务四大支柱产业齐头并进、良性发展的局面。该集团旗下横店东磁是中国磁性行业的龙头企业,得邦照明是中国绿色照明行业的领军企业,横店影视城是全球最大的影视实景拍摄基地,横店影视是自营影城综合实力排名全国前三的电影院线公司,南华期货是国内首家全资控股公募基金“南华基金”的期货公司,普洛药业是知名的“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
徐文荣有一个形容,叫做“水炸油条”,意思是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横店从一无所有成为千亿资产的大集团,就是一个“水炸油条”的过程。2017年,横店集团营收733亿元,上缴税收43.8亿元。
时代的恩赐也好,命运的垂青也好,在商品短缺时代,徐文荣未雨绸缪的大胆决策,让他一举成功。他对市场的嗅觉特别灵敏,常常在大多数人未有反应之时就早早作出决策,先人一步,抢得市场先机。但是,一旦有人将功劳记到徐文荣名下,他总是加以拒绝:“是不是我徐文荣有大本事?恐怕不是!最大原因是我们国家搞了改革开放,让人们敢于拥有梦想,而且通过努力可以实现梦想。能生活在这个时代,是我们之幸。”
“我不做亿万富豪!”
2000年,《福布斯》杂志发布“中国10强富豪榜”,徐文荣的名字赫然在列,位于第8位。
徐文荣随后找到胡润。“横店是独一无二的社团经济,财富是老百姓共同创造出来的,不是我徐文荣个人的。如果计算横店的财富,那绝不止榜单上的数字;如果说是我个人,那我绝对没那么多。”他说。
了解徐文荣的人都知道,只要是他认准的事情,外人绝不可能轻易改变。在个人和集体关系的认识上,他倔得像头牛,总是坚持集体为主。在他看来,当年是横店老百姓共同创造才有了今天,因此,这个资产不应该属于个人。
1999年下半年,横店集团成立控股公司,并对集团及所属子集团、子公司进行全面公司制改造。许多人轮番劝他,让他在政策许可范围内进行资产量化,也就是股份制、私有化。甚至有人给他算了一笔账:一旦改制,徐文荣的个人资产保守估计可以超过10亿元。但徐文荣明确表示,自己不愿做千万富翁。
徐文荣反过来做大家的工作:从创办缫丝厂起家,横店集团一直走共同致富的道路,百姓得到了实惠,企业得到了发展,政府得到了税收。实践证明,这条路子前途无量。现在许多地方搞改制,把企业资产量化到个人,结果是富了个别人,散了大伙的心,结局往往是“关门大吉”。
那么,横店集团资产究竟应该属于谁?国有?显然不是。因为国家从始至终没有投过一分钱。私有?也显然不对。在国有和集体企业早已普遍改制的情况下,横店集团至今未做改制。在这种情况下,徐文荣为横店集团独创了一种所有制:社团经济。
徐文荣的解释是,横店集团的资产属于全体员工所有,但员工只有使用权,没有占有权。资产要保值增值,就要由集团来管理经营。进而,徐文荣将社团经济的宗旨概括为“共创、共有、共富、共享”,也就是要让横店老百姓都过上小康乃至“大康”的生活。
正是因为徐文荣的坚持,横店集团的发展一路势如破竹。2017年,集团拥有各类企业200多家,其中上市公司5家,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佼佼者,农民的人均收入也远远走在了全国前列。
横店老百姓富了、有钱了,但生活环境如何呢?事实上,在这方面,徐文荣的做法同样让人十分不解:横店集团承担起了企业办社会的责任。
在企业和政府的关系上,徐文荣曾经态度十分鲜明,就是要使企业能够轻装上阵,真正成为市场经营的主体。因此,横店集团最早实现了政企分开。但是,当企业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徐文荣又主动承担起了许多不应该由企业承担的责任。比如,装路灯、修马路、建堤坝、建公园、办医院、造学校、开设电影院等,这些公益性行为一直延续至今。今年,横店通用机场已经实现通航首飞。
对此,许多人难以理解,认为基础设施建设理应由政府承担,横店集团没有必要把沉重的包袱背到自己身上。甚至有人直言,长此以往,这种做法将拖垮企业。
但徐文荣心中自有一杆秤。在他看来,企业发展和基础建设紧密相连。没有企业的发展,固然不可能有美丽乡村的建设;而企业发展的目的则最终是为了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再说,企业要发展,要留住人心,也必须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在现行体制下,县(市)一级,绝大多数资源都集聚到了县城;另一方面,横店集团发展之后,人越聚越多,生活和工作中有诸多不便,要等政府解决有可能遥遥无期。因此,企业有实力之后,反哺城镇乡村不仅是天经地义,也是现实的有利之举。
“企业是经济发展中的‘火车头’,如果没有路轨、站房等设施,‘火车头’也跑不好、跑不快。特别是横店这样的社团经济,如果不去支持城镇建设,增强城市功能,完善通讯交通、文化娱乐等设施,改善投资环境,那么,高新项目进不来,人才留不住,企业也很难得到快速发展。”徐文荣如此阐述。
据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横店集团投入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的资金已达百亿元之巨。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到横店,都会惊讶地发现,企业与城市的血脉是如此紧密地相融。在这个徐文荣一手打造的城市里,每个角落都飘荡着横店集团的气息。而尽管徐文荣深居简出,但无论游客还是当地百姓,都能感受到他的存在。
乡村旅游的开拓者
说到徐文荣的神奇,除了一路披荆斩棘,在改革开放40年来创办了大大小小的数百个工业企业,其中有许多已经功成名就,成为行业引领者外,更在于一片空白情况下,他开辟出一条乡村旅游的天路。
时至今日,人们当然可以信誓旦旦,用社会发展的国际规律加以解释,认定徐文荣的行为符合“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之后,人们的消费将从物质转向精神文化层面”的趋势;也可以在尘埃落定后,认为他的创举符合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需求,是一种无烟工业,是乡村振兴的新业态。但无论如何,可以想见,在上世纪90年代,徐文荣的选择面临着多大压力。
有时候,选择也许并不需要多么深刻的洞察力,而全凭一种偶然的机遇。
1996年,谢晋筹拍《鸦片战争》,作为迎接香港回归的献礼。正在他发愁短时间内无法建成摄制外景地,恰遇徐文荣,两人越谈越投机。徐文荣当即拍板,由横店集团出资,用3个月时间,建成外景地广州街。
短短3个月时间,6万多平方米面积的160多栋建筑拔地而起,难度可想而知。徐文荣派出130多支工程队,调动了数千人,夜以继日奋战。三个月后,《鸦片战争》在横店如期开机。
剧组很快走了,但叩开的是横店通往影视文化旅游的大门。此后,陈凯歌来拍《荆轲刺秦王》,张艺谋来拍《英雄》,胡玫来拍《雍正王朝》……由此,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明清宫苑等纷纷在横店崛起,横店也由此脱颖而出,成为国内最大的影视实景拍摄基地,被美国“好莱坞”杂志封以“中国好莱坞”美誉。
2000年,横店宣布对国内外剧组一律免收场租费,更是吸引了大量的剧组来此取景。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7年,已有2155个剧组在此取景拍摄影视作品,近2亿游客前来观光。
2001年,为了将年轻人推向前台,徐文荣卸下集团总裁职务。家人以及亲朋好友都为他祝福,觉得他功成名就之后,可以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但岂料徐文荣根本闲不住,又萌生出新的梦想。
徐文荣看到横店尽管山清水秀,但白花花的满是坟墓,不仅有碍观瞻,而且不利开发。于是,他集资4000万元建起了4个公墓园,鼓励群众迁坟,然后再出资绿化荒山,恢复了横店绿水青山的面貌。
当年,徐文荣兴致勃勃亲自驾车,让记者跟随他参观他退出集团领导岗位后又新建的“九龙文化博览园”“国防科技教育”等14个项目,增加了新的影视拍摄基地,又开出一条新的旅游线路。后来,敏锐的徐文荣很快又瞄上了圆明园。
在他看来,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耻辱。如今,中国强大了,理应重修圆明园。这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怀,也必定是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基地。由此,徐文荣决定筹集300亿资金,在世人面前恢复当年的国际名园。
但令徐文荣始料未及的是,当他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声势浩大的横店建设圆明新园新闻通报会,向300余家国内外媒体宣布完这一重大决定后,却遭到大片质疑:重建圆明园有必要吗?如此巨额投资如何筹措?会不会是借机圈钱?数千亩用地指标怎么解决?有的媒体甚至推出重磅报道:十问徐文荣。一时,徐文荣的“圆明新园”被置于风口浪尖。
但徐文荣宁折不弯。他郑重宣布:圆明新园一定要建,但资料未筹集好不建,土地不批下来不建,资金未到位不建。2012年5月23日,项目终于开始动工。
人们不免要问,圆明新园建设投资300亿,钱从哪里来?徐文荣的回答是:用天下人,聚天下资,谋天下利的谋略,“水炸油条”。这里,有他的爱国情怀,也有他对市场的笃信,更有他一个80多岁老人的尊严。“我建设圆明新园,是要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的强大,看到中国农民的爱国。”徐文荣说。
2015年,在圆明园被焚毁155周年之际,圆明新园之新圆明园建成,随后,新长春园、新绮春园、新畅春园相继亮相。一个规模宏大、风格绮丽的圆明新园景区终于徐徐展现在世人面前。徐文荣的计划是选择2019年八九月间全面开业。届时,他将邀请世界各地的媒体共同见证。全国最大的军民融合项目也将开业。
徐文荣还有很多很多梦想。他想通过新农村改造,发展“全域旅游+全民旅游”,让村民都利用自家住房开民宿,到时全镇可增加8万个床位,以彻底解决游客的住宿难题。为此,他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国际机场、高铁、城际轻轨、全镇单轨等重大交通设施。此外,一个集收藏、展览、鉴定、评估、拍卖、交易、研究、培训、修复、出口、金融化服务于一体的古玩艺术品集散中心也在快速推进之中。
明天的横店将是何等模样?徐文荣说,2025年,横店农民人均收入将达到10万元。2050年,达到20万元,进入富裕的社会主义阶段,还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如何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道路。
我们无法描绘,甚至无法想象这一天,但我们愿意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因为这个中国农民愿意用他不屈的灵魂,用他毕生的努力,去探寻、去实践无数人曾经梦想的天堂。
(原刊12月7日《 农民日报 》 )